2020年的到来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平淡,仅管我所在的城市有许多地方都有热闹非凡的跨年仪式,倒计时、钟声、愿望墙,我却没有那个精力和冲动去赶这个热闹场。今年我24岁,正月初一就进入我的本命年了。这个年龄听上去并不是很大,正应当是满腔热血,有花不完的精力,而我好像提前退出了这个阶段,变得不再年少清狂,不再毫不犹豫,毫无顾虑的做事情。

新的一年当然有新年愿望和计划,我选择将新年的愿望寄托给法喜寺的神灵,当然,自己的行为也和这些愿望的实现息息相关,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大概说的就是如此。上午我朋友因为堵车,我在灵隐景区的KFC坐了两个多小时,无聊便打开了之前未看完的《亲爱的安德烈》看了起来,对龙应台和她的孩子安德烈写信这种羁绊有着憧憬和羡慕。我是个不太喜欢和朋友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讨论观点或者问题,一是大多数人都会主观的以自己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多多少少会缺失客观性,而且大多数人在对待一个问题看法出现分歧的时候,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包括我自己)。二是职业原因,我是个喜欢严谨的人,但也是个说话不太经过大脑思考的人,所以我常常会在事后对我所说的话或者提出的观点懊悔,总会产生当时没有表达完整的后悔心理。基于这两点,我更偏爱用文字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从《亲爱的安德烈》中的第一封信起,就爱上了这本书。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喜欢龙应台和她儿子以两个不同的年龄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产生的思想碰撞,从他们的信中,能够读出父母辈和儿女辈三观价值的差异,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

今天大概看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年轻一代”性、药、摇滚”的讨论。当读到安德烈提出欧洲十八岁青年人的生活信条是”性、药、摇滚”(这里是对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的隐喻,是指凡俗的快乐,”药”可以指酒精,也可以指任何让人全身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摇滚乐”不仅指音乐,是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态度),只有伪君子假道学才会否定这个哲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所震动的。我既佩服安德烈能这么坦诚和他的母亲讨论这个问题,同时也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老了?对于这个观点真的不能和安德烈太过苟同,虽然网上也常说做个俗人真好,但我好像真的是个传统且保守的人,喜欢老年式的安静稳定的生活态度。

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先到这吧,下一篇随笔再记录其他问题上一些思想的碰撞吧,再见👋。

Last Updated: 1/11/2022, 10:09:22 PM